正经点

退出

我的书架

    我的订阅

      快捷登录
      • 获取验证码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密码注册/登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请先进行智能验证

      • 获取验证码
      • 数字+字母

      忘记密码

      请先进行智能验证

      • 获取验证码
      • 数字+字母

      输入邀请码

      绑定手机号
      • 获取验证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发布信息需要实名认证,请进行手机号绑定

      账号冲突

      您填写的手机号已被其他一本漫画账号绑定,可能是你之前注册的。 若继续绑定该手机号,请选择注销任意一个低价值账号。

      当前账号

      冲突账号

      提示:被注销账号将永久无法登录,其账号的用户信息包含正经点、已购作品将全部清除,同时注销账号的所有登录方式将自动绑定至被保留账号。

      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邮箱至kefu@yibenmanhua.com

      注销账号信息如下

      昵称 :

      正经点余额 :

      已购作品 :

      注销后该账号将无法登录,账号下的正经点和已购作品也全部清除,请确认注销前已充分知悉注销后的影响,并再次确认是否注销。

      我已阅读并同意账号注销协议

      确认注销
      注销成功

      当前账号

      冲突账号

      提示:被注销账号将永久无法登录,其账号的用户信息包含正经点、已购作品将全部清除,同时注销账号的所有登录方式将自动绑定至被保留账号。

      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邮箱至kefu@yibenmanhua.com 知道了

      度厄与道教咒语

      作者: 兔飞花

             好久没写鉴赏了,主要是现在写鉴赏的也比较多,一般的剧情分析写出来难免和别人重复,所以只想在看到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时写一写,不过等漫画完结的时候我应该还会再写一些东西。

            这次出现了一个新角色度厄,看到这个有些熟悉的名字,突然想到这是个在《封神演义》里出现过的角色,所以就想写一篇关于这个角色,以及他在漫画中念的那几句道教咒语的科普。下面很多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首先看看度厄这个词的字面含义:

             旧时迷信,认为人有灾难,可以禳除逃过,谓之度厄。

            《太平广记》卷一引 晋 葛洪《神仙传·老子》:“人生各有厄会,到其时,若易名字,以随元气之变,则可以延年度厄。”

             隋 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一:“元日至於月晦,民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为度厄。”

      然后再来看看度厄这个角色本身:

      中文名:度厄真人
      人物原型:太白金星、长眉李大仙
      出    处:《封神演义》明代小说
      住    处:西昆仑九鼎铁叉山、八宝云光洞
      法    宝:定风珠
      弟    子:郑伦、李靖
      身    份:西昆仑散仙

             度厄真人,男,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之中的虚拟人物,西昆仑的散仙,原冀州大将郑伦和原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师父,住在“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一说为西昆仑),有仙家法宝“定风珠”。在书中的贡献就是借定风珠给散宜生和慈航道人,帮姜子牙破了十绝阵之一风吼阵,并破了截教菡芝仙的风袋。
            曾传授郑伦鼻喷白光摄魂的异术,教会李靖五行遁术,后这两个徒弟均下山为官,成为商纣王的部下军将,但后来却都反商护周,加入武王伐纣的队伍,且李靖改拜了阐教的燃灯道人门下,郑伦改拜了截教的吕岳门下,度厄真人为二人的前任师父,原文之中已有表述。 

      人物形象
            《封神演义》:度厄真人为西昆仑一名散仙,道场为“九鼎铁刹山”之“八宝云光洞”,多年前曾收有两名门徒——郑伦、李靖。自己没有亲身参与到伐纣战争,只把自己的法宝“定风珠”借给周军一方的阐教仙家使用。

      原著描写
      第三回 姬昌解围进妲己
             郑伦也曾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真人知道郑伦封神榜上有名之士,特传他鼻窍中二气,吸人魂魄;凡与将对敌,逢之即擒。故此着他下山,投冀州挣一条玉带,享人间福禄。 
      第十二回 陈塘关哪吒出世
            话说陈塘关有一总兵官姓李名靖,自幼访道修真,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学成五行遁术;因仙道难成,故遣下山辅佐纣王,官居总兵,享受人间之富贵。

      原文补遗
      (此句某些版本或许没有)
      第四十五回 燃灯议破十绝阵
             众仙启燃灯道人:“风吼阵明日可破么?”燃灯道:“破不得,这风吼阵非世间风也;此风乃地水火之风,若一运动之时,风内有万刀齐至,何以抵当?须得先借得定风珠,治住了风,然后此阵力能破得。”众位道友曰:“那里去借定风珠?”
            内有灵宝大法师曰:“吾有一道友,在九鼎铁刹山,八宝灵光洞,度厄真人有定风珠,弟子修书可以借得。子牙差文官一员,武将一员,速去借珠。此阵自然可破。”子牙忙差散宜生、晁田文武二名,星夜往九鼎铁叉山,八宝灵光洞来借取定风珠。二人离了西岐,迳往大道,非止一日,渡了黄河,又过数日,到了九鼎铁叉山。只见得:嵯峨矗矗,峻岭巍巍;嵯峨矗矗冲霄汉,峻岭巍巍碍碧空。
            怪石乱堆如坐虎,苍松斜挂似飞龙;岭上鸟啼娇韵美,崖前梅放异香浓。涧水潺流出冷,冷云黯淡过来凶,又见飘飘雾凛凛风,咆哮饿虎吼山中,寒鸟拣树无栖处,野鹿寻窝没定踪;可叹行人难进步,皱眉愁脸抱头蒙。
            话说宜生、晁田二骑上山,至洞门下马,只见有一童子出,散宜生曰:“师兄请烦通报老师,西周差官散宜生求见。”
            童子进里面去,少时童子道请。宜生进洞,见一道人坐于蒲团之上,宜生行礼,将书呈上。道人看书毕,对宜生曰:“先生此来,为借定风珠,此时群仙聚首,会破十绝阵,皆是定数,我也不得不允。况有灵宝师兄华札,只是一路去须要小心,不可失误。”随将一颗定风珠付与宜生,宜生谢了道人。

       

            我们可以看到度厄真人是李靖的师父(虽然李靖后来又改拜在燃灯道人门下),另一个弟子也参与了封神大战。而且他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也在大战中出借定风珠帮忙,所以后续多半是还有戏份。毕竟漫画前面也说了灵珠对封神大战至关重要,所以后续作品中一定会讲到这场战争。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他在后面的故事里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不过度厄在这次漫画中的形象还比较年轻,姓名框里也只打了'度厄'两个字,所以他这时恐怕还没修炼成真人。此外他在与敖乙斗得难解难分时,念的是道教请神咒中的请天兵天将咒,等于说他是要找帮手,但是还没念完就被龙王打断了。

            完整的请天兵天将咒是这样的:天雷尊尊,龙虎交兵,日月照明,照我分明;远去朋友,接我号令,调到天兵天将,地兵地将,神兵神将,官兵官将,五雷神将,符至则行,急急如律令。

      既然说到这里,下面就来聊聊道教咒语。

             道教施法仪式中,常有咒语、掐诀、步罡等,它们和书符一起成为道法的基本手段。道士以画符念咒、掐诀步罡来施行法术,以增强人们战胜邪恶的信心。这些法术本身具有使人类在无法控制的异己力量面前保持心理平衡和生活信心的文化功能。
             咒语是一种被认为对鬼神或自然物有感应或禁令的神秘语言:咒语常和以人体真气“禁制”鬼神、外物的气禁术结合在一起,称为禁咒。有时和符一起出现,称做符咒。道士在施行咒术时又往往借助某些中介物,如咒水、咒枣等,这些施过咒术的水、枣也有咒术的效力。道门中对咒术的效力有极高的肯定。《太上正一咒鬼经》说:“吾含天地?,咒毒杀鬼方,咒金金自销,咒木木自折,咒水水自竭,咒火火自灭,咒山山自崩,咒石石自裂,咒神神自缚,咒鬼鬼自杀,咒祷祷自断,咒痈痈自决,咒毒毒自散,咒诅诅自灭。”道士认为有法力强大的尊神,不断把秘藏在天上的咒语传授下来,念动咒语即有几万乃至几百万的天兵天将应召来服役。因此,咒语在道法中越出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咒语在道教中运用广泛:道法凡结坛有净坛咒、镇坛咒;登坛先有卫灵咒;画符有书符咒;步罡有步罡咒;诵经先念开经玄蕴咒;至于召将咒则和道书记载的天将神吏一样多;杀鬼制魔、捉妖,也都有相应的咒。没有咒就没有道教的法术。同时,咒语已渗透到道士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融化进他们的人格中去。道士净手、吃饭、沐浴、理发等都要诵咒。不仅正一派擅于诵咒,全真道授戒也有相应的咒语。
             道教咒语的特点:咒术不是道教特有的现象,佛教等其他宗教也使用咒语,特别是密宗更以诵咒(陀罗尼)著称。咒语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先民对语言魔力的崇拜,后来成为巫术的核心部件。道教继承了巫术的咒术并加以发展,同时又吸纳进一些佛教咒语,但从总体上来说道教咒语有自己的特点。
            道教咒语常常用“如律令”、“急急如律令”、“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这是因为道教兴于汉代,汉代诏书和檄文中多有“如律令”一语。“如律令”意指按法令执行,在语气上有违律必究的意味。这种申述法律、政令权威的官方套语,先是被民间巫师所吸收。东汉巫师举行“墓门解除”(即在殡葬中对墓厌镇,使人鬼分途,鬼不殃及生人)的解除文,末尾即以“如律令”结束。
      解除文的简单句式是:“百解去,如律令!”此类咒被道教所吸收,同时也产生某些变格,主要是嵌入神名。最常见的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有的还在其后加“摄”、“敕”、“疾”等字,以表示急急按咒执行不得有误。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
             在召集神兵收妖破邪有开旗咒:“五雷猛将,火车将军,腾天倒地,驱雷奔云,队仗千万,统领神兵,开旗急召,不得稽停。急急如律令!”这一咒先是称引雷部神将,兼说其神武,同时也是说明他们职司所在,接着说明开旗(展开召将令旗)召唤他们来到,且令其不许拖延时刻,立即降临。最后以“急急如律令”收尾。
            道教咒语的这种定式便是区别于以赞念佛号为主的佛咒的显明特色。
            道教咒语的这种结构首先表明它是托于神授、从而也是有神效的。称太上老君、称神霄玉清真王,称天师,都是直接说出尊神的名号,来召役神将、镇压妖邪。对于比较低级、专供法师役使的神灵,则是直呼其名,以示自己有控制他们的能力。因此道教咒语的施行,与其整个神仙谱系是紧密相联的,其中表现了他们的信仰,也反映了他们实践信仰的方式。
            不过称引神名,并不是道咒特有的现象,甚至不是咒语特有的现象。基督教徒在祈祷之后总要说“奉耶苏基督的名”。那是对神强烈的信赖敬仰的表现。所以道咒中的称引神名,表明的是许多宗教中共通的对神灵的信仰、依赖,只不过各自的神有不同的面貌罢了。
             其更能表达道咒本身特色的还是下一方面:它表明咒语是对祈使对象的命令,而“如律令”,既是催促,又是强调其命令必须执行,不执行,则依律惩罚。咒语的内容都直言不讳地讲清命令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这是道教咒语具备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象西方社会和印度人那种对神灵的虔诚皈依,是有相当差距的。比如印度传来的《主夜神咒》:“婆涉演波底”,据说夜行时念它可以辟邪。但其辞实际上是印度人所奉夜神的音译。

       

             最后再来聊几句漫画本身。在这次更新中,还揭开了从漫画一开始就提到的东海龙族和其他三海龙族向来有分歧的原因。原来东海龙族一直希望和人类和平相处,不准管辖内的海妖恃强凌弱,上岸伤人。而其他三海龙族则是放任海妖上岸吃人,这就造成了除了东海沿岸之外,其他地方的人类与海妖经常发生冲突。这大概也给了天庭一个来剿灭海妖的理由(当然对天庭而言,这场战争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但这确实让他们出师有名,给自己打上正义的旗号),却把很多无辜的海妖都连累了。而大哥在岸边从海妖手里救下小孩的情景,与电影里敖丙救小孩的一幕很像。这既展现了大哥的善良,又表现出在他心目中人与妖是平等的观念,这也是东海龙族对待人类的观念,而电影里的那一幕正好说明了敖丙很好的传承了这种观念。

       

      敖丙传

      剧情 / 古风 / 影视 推荐度 :  96%
      兔飞花

      兔飞花 14人订阅

      分享
      微信扫码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兔飞花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来自一本漫画

      评论

      取消回复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

      0/300字 发布

      热门

      展开更多热评

      最新

      展开更多评论

      触底啦~

      暂无评论
      第一个发表评论呦~

      请选择举报的内容

      删除内容不可恢复,是否继续?

      取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