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自己,做自己的神
杀一人,救千万人,杀是不杀?
这样深刻而矛盾的观点来自于《妙先生》这部作品,根据原有的故事基础,《妙先生之彼岸花》这部漫画被衍生了出来。不同于原作品,漫画把内容上的侧重点放在了殷凤身上,着重讲述了殷凤的不幸的身世和经历。漫画开篇,殷凤就一个冷漠女杀手的形象出场,又酷又飒。同时,漫画版讲述了很多新的彼岸花宿主以及他们背后那些凄惨的故事。《妙先生》这种光怪陆离的世界设定以及对于善恶、拯救的反面解读都十分吸引人,提出的一些观点也十分值得人深究。本文将从人物设定与漫画分镜布局上,以及主题立意的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与鉴赏。
《妙先生之彼岸花》有三位主人公,冷静果断的丁果,侠义单纯的殷凤,睿智有深度的梁老头。在人物设定与人物关系逻辑上,漫画版比电影版处理得更好。漫画中,殷凤这个人物变得更加生动和具有个性,面对贪婪自私的人类,她嫉恶如仇,唯有一刀斩了为快,而面对彼岸花宿主,她的耐心回答与交谈体现了她的善良与无奈,面对调侃时也会变得娇羞可爱,人物性格变得更加多面性。电影版中,人物的台词太过于书面化,说教味太浓,也缺少趣味性。而漫画版中的人物台词明显更通俗有趣,耿直的殷凤与“毒舌”的丁果斗嘴互怼的台词十分生动有趣,甚至出现了很多怼人的金句,增添了漫画的幽默感,甚至让两个人物有了一种欢喜冤家的 CP感。丁果这个人物形象也比电影版里更鲜活,漫画版里的他更具有少年的那种叛逆不羁,甚至还说起了冷笑话,会生气会迷茫也有脆弱的时候,他更偏向一个平凡的少年,而不是神秘高高在上的寻迹者,这是一个亮点也是看点。漫画中还设置了一些人物矛盾去加强人物之间的联系,在第 6话两人就是以打斗初相识,火药味十足。在 10话时,两人因对于是否要告诉琦儿真相这件事产生了分歧和矛盾,两人关系恶化。而在 12话时,殷凤看见丁果舍身去救那些极恶的村民,对他改观了,两人的关系又缓和了下来,在 18话中,殷凤冒着危险将丁果从心魔中解救出来,两人成了惺惺相惜的过命伙伴。这种人物关系的循序渐进使剧情变得更加有起伏和节奏感。此外这种矛盾点也引起读者的好奇与思考,为什么两人的观点不同,为什么他们不是一路人?这一切在殷凤童年的故事里都能够找到答案。漫画用这种戏剧性的情节为殷凤的身世故事做足了铺垫,十分吊读者的胃口。
在人物设定方面不足的地方我认为是在凌松这个人物,漫画中把他的善良纯净表现得太极端,面对那些想要利用他甚至取他性命的村民能做到丝毫不怨恨,甚至在得知自己死了可以救他们后。不加思考的就选择牺牲自己,丝毫没有对于死亡的恐惧。这种人物设定让人觉得太理想化不真实,虽然为了体现彼岸花这个设定,但是在人物逻辑上有不足。对比凌松,萧笃这个人物就更生动和真实,他虽然心善去照顾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但是爱赌钱,又会偷别人的东西,在面对死亡时会逃避和害怕,这样的人物才更有血有肉,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漫画的分镜布局上,妙先生的分镜画面更有点像影视剧的分局脚本,每一个分镜都是一个独立的画面,分镜与分镜之间的联系较少,结构变化也较少。构图严谨完整,景别变化丰富,例如下图,景别由中—近—特,镜头感十足,是其他漫画里少见的风格。
此外,此漫画的线条感强,笔触硬朗。通过极具特色的色彩搭配和色彩明暗变化形成一种独特的水墨画风格,同时在大场景的空镜中,漫画使用了大量的留白去营造一了种古墨风水画的意境,让人赏心悦目。
例如上图。
“杀好人,救坏人。”这个有违大家价值观的悖论在整个故事中不断被提及。这是妙先生交给寻迹者的使命,想要拯救人类就必须这么做。但是丁果不断地反问自己:杀好人,救坏人真的能拯救世界吗?又真的值得吗?牺牲少数好人的性命去救大多数的坏人这个设定与最近大热的动漫电影《姜子牙》中,舍一人救苍生的设定很类似。在面对信仰崩塌的情况下,丁果的选择是交还选择权,让好人自己去选择牺牲或者活着。而姜子牙的选择是打破对天尊的信仰,选择相信自己,将信仰建立在自己的身上,从而去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神。
正如丁果所说的话:“信仰不是神,它从来不会拯救任何人,而是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信仰去拯救自己。”这也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拿善恶的是非标准对人们进行道德绑架的例子实在太多,当我们面临同样的选择时,我们又该如何抉择?选择杀好人,救坏人,并不能保证这个世界变得美好,恶依然会在人们心中滋生;选择不作为,任由人类自己发展,
也并不能被认定成一件错事,正如漫画里所说,没有对错,只有选择。而我们可以像丁果和姜子牙那样,选择把信仰建立在自己的身上,去做出那一份让自己内心无愧的选择。

桃子君 3人订阅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桃子君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来自一本漫画
评论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
0/300字 发布
热门
展开更多热评
最新
展开更多评论
触底啦~
第一个发表评论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