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龙王真的是“取名废”吗?
当漫画第一次公布东海龙宫二太子、敖丙的二哥大名叫敖乙的时候,我当时“啊,原来真的叫敖乙啊,那大哥是不是叫敖甲啊?”然后,第五话里出现了“爱子敖甲之墓”。居然,大太子真的叫敖甲。虽然从龙王的自叙里我们得知敖甲已于千年前战死沙场,但这敖家的甲乙丙三兄弟犹如路人般的名字读者是牢牢记住了。
甲乙丙在现代社会主要是表示顺序、等级或者不同的事物,就跟一二三,ABC差不多。比如合同里的甲方乙方,图表里的图一图二,数学里的∠A∠B。所以很多人调侃说这龙王给儿子取名也太随意了吧,真.取名废。当然这种调侃也没有恶意,就是图一乐,觉得龙王给儿子取名太简单了。但是我总觉得这些名字不会那么简单,一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蕴含在里面。于是我查了一下古代人取名相关资料,发现龙王真的不是随便取的名。龙王之子这些名字原来大有来头。
姓名是区别社会成员的主要标志,名字通常表达了长辈的一种期望和祝福。因此,命名被认为是人出生后的头等大事,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社会,取名一直都受到普遍重视,因而人名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烙印。研究发现,人名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传统之中并且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紧密相连。人名不仅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和语言特点,而且还可以反映不同时代人们的宗教信仰、道德标准和思想观念等等。
汉语词汇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音词向双音词逐渐发展的,词汇发展的这种趋势,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命名方式,即名字也是由单音词向双音词而发展。在上古社会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也代表一个词,因此在命名上也是多为一字名,如商周时代的武丁、帝辛、比干、妇好、妲己、姬发、后羿、等等。一字名一直盛行到魏晋时期,如先秦两汉时期的孔丘、孟轲、嬴稷、嬴政、荆轲、李耳等等,魏晋时期的曹操、曹丕、曹植、陆机、嵇康等等都是一字名,二字名从南北朝开始广泛流行,自此以后,一字名和二字名开始并举流行。
说完名字的特点后,在来看看“甲乙丙”在古代是什么意思。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字,在古代称为十天干。与十天干相对应的是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由天干和地支组成的六十甲子,是我国古代纪时符号,年、月、日、时均可用干支表示。其实这种纪时方式现在仍在沿用,比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就是用的干支纪时。
用天干取名始于夏朝王室,流行于商朝王室。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它们的名字分别叫: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天有一个太阳照临人间,十天称为一旬。这十个太阳的名字(日名)就是“十干”,也叫“天干”。夏商时代的王室和贵族阶级崇拜太阳神,自视为太阳神的后裔。帝王即位,宣称是太阳光照人间,泽被大地,君临一切,主宰沉浮。用日名取作帝王名,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朝中的帝王有取名为太康、仲康、少康的,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认为即大庚、仲庚、少庚,皆是日名无疑。夏史中的帝王以十干为名的还有孔甲、胤甲、履癸,履癸即夏桀。商王则全部是日名,从大乙(汤王)到帝辛(纣王)三十一王均以十干取名。“商家生子以日为名”,这是古代学者比较一致的见解。
那么商朝王室为何以天干为名呢?这个问题在学术界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毕竟年代太久远了,留下的史书资料有限。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生日说,即名字表示帝王的出生日,比如生在甲日就叫某甲。第二种是逝日/庙号说,即名字代表帝王的离世日,即庙号。第三种是宗室说,意思是商朝王室分为很多小宗室,即位的商王是哪一宗,就用相对应的天干取名。第一种观点是目前被大多数学者认可的。主要证据就是受辛死于甲子日史上有明文记载,但他却没有以甲为名,就说明受辛称辛是不以逝日为名的。还有学者认为,有的商王生前以天干取的名字在逝后被直接用作了庙号,所以到底是以生日还是逝日取名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干在古代主要是用作帝王名。
商朝被周灭后,灭商的头等大功臣吕尚被周王室分封齐国,史称姜齐。姜齐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子丁公吕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这里为何作为灭商建周的姜齐国君除太公外前三位要承续商王取名习惯以天干作为谥号呢?细究其原因,比较复杂,但主要还是因为政治考虑。商灭周立,国祚初建,暗流涌动,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政治影响力,周远远没有具备核心统治力,周王仍然需要依赖姜齐。所以周王室对姜齐的政策以安抚为主,代表例子就是姜齐前期国君谥号的授予。由于姜姓部落与封地都与前朝商代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商王朝已经覆灭,但是在地域心理上仍然带有商代社会生活的深深烙印。这一点周王室不得不考虑,于是出现了姜齐早期国君谥号与商朝国君谥号以天干命名相同的奇特现象。这其实是周王室对诸侯国姜齐的一种安抚手段。
那么言归正传,虽然龙王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神兽,后代人编的故事里也没有王子们争夺王位的戏码,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龙王给王子们取名可真不是随便乱取的,讲究还挺多,龙王真不是“取名废”。说白了,这些名都是作者取的,不管是古代小说家还是现代导演和编剧,在给龙子们取名的考量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既然是龙王之子,就得有王者之名与之相配。

温柔可爱小仙龙 11人订阅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温柔可爱小仙龙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来自一本漫画
评论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
0/300字 发布
热门
展开更多热评
最新
展开更多评论
触底啦~
第一个发表评论呦~